语文 汉语 文学 心理学 语言
2025-10-09 08:26:20

经典诗文诵读(朗诵《永远的风华正茂》)

回答 (1)

大家好,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相信很多人对经典诗文诵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,因此呢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经典诗文诵读以及朗诵《永远的风华正茂》的问题知识,还望可以帮助大家,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一览

适合朗诵的中华经典诗文

一、登幽州台歌

【作者】陈子昂

【朝代】唐
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

译文:

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

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!

二、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
【作者】苏轼

【朝代】宋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译文:

三月七日,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,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,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,只有我不这么觉得。过了一会儿天晴了,就做了这首词。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悠然地行走。

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,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?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,照样过我的一生。春风微凉,将我的酒意吹醒,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,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。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,回去,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。

三、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

【作者】辛弃疾

【朝代】宋
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
译文:

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,喜欢登高远望。喜欢登高远望,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。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,想说却说不出。想说却说不出,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!

四、侠客行

【作者】李白

【朝代】唐译文对照
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
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

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

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

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

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

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。

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。

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。

千秋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。

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。

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。

译文:

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,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。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,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。十步之内,稳杀一人,千里关隘,不可留行。完事以后,拂衣而去,不露一点声,深藏身名。有时空闲,步过信陵郡,来点酒饮,脱剑横在膝前。

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,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。三杯下肚,一诺千金,义气重于五岳。酒后眼花耳热,意气勃勃劲生,气吞虹霓。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,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。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,声名煊赫大梁城。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,不愧为一世英豪。谁能学扬雄那个儒生,终身在书阁上,头发白了,还在书写《太玄经》。

五、将进酒·君不见

【作者】李白【朝代】唐

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
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
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
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
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译文:

你难道看不见,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,波涛翻滚直奔东海,再也没有回来。你难道看不见,那年迈的父母,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,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。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,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。

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,黄金千两(就算)一挥而尽,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。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,(今天)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!岑夫子,丹丘生啊,请二位快点喝酒吧,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。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,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: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,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。

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,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。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,斗酒万千也豪饮,让宾主尽情欢乐。主人呀,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?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。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,昂贵的千金狐裘,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,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!

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

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:

1.毛泽东——《沁园春•雪》
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.

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.

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.

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.
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.
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 .

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.
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.

2.苏轼——《念奴娇•赤壁怀古》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.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.

乱石崩云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.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!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.
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.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.

人间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.

3.张若虚——《春江花月夜》
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.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

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.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.

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.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
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.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.
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.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

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.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.

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.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.

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.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.

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.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.

4.李白——《蜀道难》

噫吁嚱!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.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.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.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.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.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.青泥何盘盘!百步九折萦岩峦.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.

问君西游何时还,畏途巉岩不可攀.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.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.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使人听此凋朱颜.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.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.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?

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.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.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.磨牙吮血, 如麻.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.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.

5.辛弃疾——《永遇乐•京口北固亭怀古 》
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.

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.

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.

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.
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.

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.

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.

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扩展资料:

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,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,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,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: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,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,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。经典诵读训练的就是学生的基本素质。

记忆能力。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,记忆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。凡是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的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,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(首)以上,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。为什么?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,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。

文化底蕴。持久的大量的诵读经典,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,它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,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。以语文学科为例,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,滚瓜烂熟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,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,就好比一个人攀上了群山之巅,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,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,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中华经典诗文诵读

写回答
问题统计
156
浏览数
1
回答数

24
点赞数
0
收藏数